6 月 3 日, 美丽 中国 · 生态甘肃 主题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平凉乡村,采访乡村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经历,感受村民脱贫致富所带来的变化。
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属泾汭河面山特困片带贫困村之一,2014 年,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86 户 326 人,贫困发生率 40.8%。
记者采访时看到,这里路面洁净,随木制通道而进,一步一景,美不胜收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,不仅向人们传叙着一段美好的传说,还寓意着当地村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……
63 岁的蒋孝荣说,近些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,以前住的是土窑洞,现在是住的是小洋房。如今,他自己不仅种有经济作物,每年还能分红。村上负责人说,仅去年,村集体分红 5 万元,农户分红 27.8 万元,户均增收 1400 元。
据了解,当地村民从脱贫正在走向小康,这些变化,得益于当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把发展旅游作为富民兴村的主攻方向,采取生态与产业互促共进、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、脱贫与小康一体推进的思路。仅去年,他们共接待游客 31.4 万人,旅游综合收入达 300 多万元。
泾明乡白家村地处陕甘两省三市交汇处,这里有 5 万年前智人化石出地牛角沟遗址,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这里以前连电都没有,你想,村民的生活能好到哪去? 采访时,一位姓白的老人这样说,没有电,路也不好,不少村民为了讨生活,只得到外地打工。
要想富,基础设施是关键 。该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带领党员群众完成道路硬化、配套渠系 …… 依托白家村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,栽植绿化苗木 3 万多株,种植草坪、花卉 1 万多平方米 ……
生活环境美了,许多外地人来这里避暑、旅游。当地借助地理优势,主动发展旅游项目,这使得当地村民的收入年年提高,2016 年,该村已全部实现脱贫。记者采访时了解到,仅在白家水街经营农家乐的村民,一年收入能达到十五六万元。
在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,今年 75 岁的梁生荣老人说,他从最初的窑洞到砖房,再到现在的小洋房,近二十年的变化,使他感受颇深。据了解,他现在一家人住在二楼,一楼则从事经营。
如今,他们村上先后修建了休闲广场,生态文化长廊、花架、生态景观等,栽植桃树、侧柏、柿子树等乡土树种 2000 余棵,建成绿化带 3000 平方米 ……
近年来,随着生态建设,环境也美起来,人们的思路也转变了。以前的 泥腿子 成了小老板,曾是拿镰刀的手,现在开起了小作坊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