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发了几年的朋友圈,做了几年的微商,在自媒体上折腾了一年又一年,依然还是赚钱难,生活很辛苦,还是没有流量……
1000 个铁杆粉丝理论也告诉我们:只要找到 1000 个愿意为你付费的铁杆粉丝,你就可以过的很滋润。
其实,我觉得说找 1000 个都多了,实际上,我们能找到100个铁杆粉丝,至少可以保证是吃穿不愁了。
你可以这样算笔账,假如 100 个人,每个人 1 年就为你付费 1000 元,那 100 个人,一年就是 10 万。
之前有次,我和家人一起到外面聚餐吃火锅,我想拿瓶饮料喝,我当时脑海里最直接的想法就是,我想拿瓶加多宝。
“加多宝”就是一个产品品牌,如果没有这个品牌一天天的宣传和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,大概我们是很难记住它的。
你看,连产品都可以有品牌,我们自己也更应该有决心和勇气去打造好你的个人品牌,让你的名字不但被记住,还要疯传;
意思就是说,战术做好了有可能成功,也可能失败,还是有重来的机会的,但是,如果战略错了,就是不可救的。
比如说,曾经辉煌摄影界一代巨头的柯达,就是因为受到了新兴电子行业的冲击,没有做好战略转型,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判断,还是把重心放在传统上,然后,业绩就这样很快下降就衰落了。
我自己就做过很多的定位,也帮我的一些客户和咨询的学员指导他们做过定位,到现在也积累了不少关于定位的工具和方法;
于是,我根据过去一年多在做定位时走过的坑,还有客户的案例资料,我总结出了一个定位聚焦的模型。
就是说,定位是个不断设计和进化的过程,需要你花时间和行动来做市场的反馈,最后要聚焦到一个很简单,但是又很有深度的点上。
如果领域不够垂直,就很难精准,如果太细分垂直,又怕小众化,太冷门,客户少,或者是怕没有客户,赚钱又很难?
如果,你在定位的时候,也有这些问题,想要减少个人探索的时间,除了找有实战经验个人品牌咨询师,权威专家,也可以参考我下面这个定位聚焦的模型。
现在有不少做自由职业(创业)的人,放弃了自己从业很多年在工作岗位上积累的经验和特长,选择重新入行新的领域,说实话,有这样的冒险精神我是欣赏的,但我不提倡你这么做。
因为,你要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,要站到的高度就必须足够高,出色的专业能力,独特的价值,人格魅力,这都是根本了。
毕竟,如果你想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,要积累经验和案例,怎么着也要有个1-3年的时间,如果说这个过程中间,你的收入不稳定,变现也很难,那还要坚持,真的好难说。
而且,在这行里面,比你做的早的,优秀的人大有人在,你想后来者居上,也是很难的,竞争太大了;
因为太痛苦了,不但要学新的专业知识,还要去做输出,积累,真的会要命,除非,你对它有足够的热爱可以持续的支撑你坚持下去;
一开始,我也对各种营销,社群营销,产品模式很有兴趣,因为觉得比较赚钱,但是,我经过一段时间后,发现我并不擅长这个;
我就发现我做的特别累,而且我的性格也不适合这样在互联网上这样浮躁的营销思维,我的性格是内敛、安静,理性的,知道这一点后,我就放弃了,重新找到自己擅长的优势条件;
比如说,我喜欢看书,思考,学习,沟通,思维,所以我也是不断测试过后,才找对了我打造个人品牌的方向,那就是通过写作、做咨询和培训来分享我的经验;
现在我的定位就是一个做实战的个人品牌打造师,专注为迷茫的创业者打造成长型轻资产的个人品牌商;
就是你干几个月没赚到钱,你也特别的有激情,有动力的一直干下去,而不是干几天没看到钱,没人咨询就放弃了。
比如我18年最早做的定位就是护肤美妆达人,但是,后来,我去学习,去做分享,去讲课,我感觉也就这样,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喜欢。
但,实际上,我去实践的时候,我发现,美妆领域竞争很大,我也不是那么喜欢,然后我放弃的就是很干脆。
前面两个擅长和热爱主要是要依照自己的内部条件来做测试,那第三个也是很重要的,要根据市场趋势和需求来分析,这是外部条件。
比方说,你明明知道实体店不好做,投入大,风险高,你就不能再依着自己喜欢、热爱、和擅长去做这件事。
还有现在做微商的人已经很多了,也是越来越不赚钱了,如果你还去做传统微商,花几万去做代理,以为发发朋友圈就能赚钱,那肯定也是行不通的;
总之呢,在做定位测试的时候,不但要实现梦想也要兼顾现实,这3个方向都是主线,必须抓牢。
而且,定位一定要早做,早测试,才能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,又符合趋势长远发展的定位。